減重過程往往是一場「忍耐」的考驗,很多人嘗試戒掉喜愛的食物,但也可能因壓力過大,最終失控攝取更多。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近期一項新研究提出1種飲食策略,可以讓人享受美食還能瘦,且效果更持久。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日日敷面膜皮膚一定好? 專科醫生拆解謎思+護膚秘訣
{{hket:ul-video id=”11864″}}{{/hket:ul-video}}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近期美國伊利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提出「包容性飲食策略」(Inclusion Strategy)。研究團隊發現,在減重飲食設計中,適度保留減重者喜愛的食物,不但不會妨礙減重,反而能讓人更穩定、更長久地執行。
該研究邀請參與者進行為期一年的減重計畫,期間允許他們每週少量攝取最喜歡的食物,並持續監控體重與飲食行為。結果相當正向:參與者平均減重約7.9%,且後續一年內,多數人也能維持成果。
減肥攻略|包容性飲食策略3大好處
劉博仁表示,這種減重方法有3大好處:
1. 減少壓抑與罪惡感:當你知道偶爾可以吃一口喜歡的食物,就不容易暴飲暴食。
2. 提升飲食的持續性:減重不再是一次性的「痛苦斷食」,而是一種能持續多年、甚至終身的健康習慣。
3. 更貼近現實生活:我們都有社交聚會、節慶、生日,若每次都要拒絕食物,只會讓人感到挫敗。
減肥攻略|常見減重飲食法與「包容性飲食策略」差異
比較幾種常見的減重飲食法,與「包容性飲食策略」的差別:
- 生酮飲食(Keto):能快速燃脂,但嚴格限制醣類攝取,許多人難以長期堅持。且長期觀察發現,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影響血脂變化。
- 間歇性斷食(如16:8):有助控制總熱量,但空腹時容易出現血糖波動與飢餓感。
- 地中海飲食:強調均衡與健康油脂,適合長期執行,但對甜食的控制仍較嚴格。
- 包容性飲食策略:彈性高、心理壓力小,只要控制好總熱量,就能在「想吃」與「瘦身」間取得平衡。
但劉博仁也提醒,「包容性飲食」並非讓人隨意大吃或天天享用下午茶,而是鼓勵以節制、有計畫的方式納入快樂食物。例如,每週安排1-2次少量甜點,配合當日總熱量與營養攝取的安排,這樣就能穩步前進而不復胖。相反,無限的包容就等於放縱,最後會影響健康的。
同場加映|2星期快速減肥法
本港專業營養師陳宣希(Sarah)曾接受訪問時指出,飲食管控是減肥成功的關鍵,故此建議一個既安全又健康的「2周快速減肥計劃」,並附上5大貼士維持身材,供大家參考:
斷食減肥|做足5件事減肥不反彈
經過一番努力過後,最安慰是看到數字上的回饋,下一步就要想想如何維持身材。營養師Sarah提醒,以下5件事是減肥成敗的關鍵:
同場加映|日吃5餐減肥法
大阪大學醫學院博士日比野佐和子認為節食減肥又辛苦又不健康,於是她曾在電視上公開了自創的減肥餐單「日吃5餐減肥法」,將一日進食量分成5份,半年後不但成功「脫脂」,就連皮膚肌齡也變得年輕,人也精神了。
日本女模後藤聖菜後來也依「日吃5餐減肥法」減肥,成功在3星期內減掉了接近2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