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全身冒痘爆膿!確診化膿性汗腺炎 – 生活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有患者全身冒痘,且會流膿,一直認為是青春痘,最後確診化膿性汗腺炎。(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37歲患者從青春期開始,身體就反覆長出痘痘,甚至會流膿,家人認為僅是青春痘或粉瘤,拖了20多年,後續才確診「家族性化膿性汗腺炎」,因為發作時疼痛如針刺、一天最多10處爆膿,歷經超過10多次手術後,開始使用生物製劑,病灶也逐漸減少,幾乎沒有疼痛感。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及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趙曉秋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為皮膚科門診治療相當棘手的疾病之一。

趙曉秋說,嚴重時,膿腫反覆流膿、結節相連如「蟻窩」,傳統藥物控制發炎的效果不佳,病友常因劇烈疼痛而苦不堪言,治療也陷入瓶頸。

趙曉秋也提到,國內健保接軌國內外治療指引,自今年7月起給付生物製劑,預估將可協助至少500位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病友,從發炎源頭有效控制病情,不僅降低復發風險,還有機會減少手術治療的需求。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及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解釋,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的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而化膿性汗腺炎則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與女性乳房下方等頂漿腺集中或皮膚摩擦頻繁的部位。

黃毓惠指出,化膿性汗腺炎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灶,且短短6個月內就可能反覆發作2次以上。

黃毓惠提到,不少病友起初會以為僅是長痘痘,加上病灶部位較私密,常因害羞延誤就醫,自行到藥局買痘痘藥塗抹後,痘痘反而從1顆變3顆、甚至擴散成一大片。

黃毓惠說,化膿性汗腺炎可依嚴重度分為3期,若僅有單一或多個疼痛性結節,且尚未出現疤痕或瘻管者,屬於「輕度」;而各個膿腫間已彼此串連形成瘻管且反覆發作、有疤痕,則屬於「中度」;一旦所有病灶彼此融合綿延時,已邁入「重度」,治療難度大增。

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說明,化膿性汗腺炎是因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雖無法根治,可以透過治療,達到減少病灶疼痛、避免疾病惡化、復發。

治療方面,廖怡華指出,輕度患者大多以抗生素、口服A酸等藥物治療為主,一旦進入中重度則需同步評估手術介入與全身性抗發炎藥物治療。

其中,切開與引流手術主要作為急性發作的緩解,無法阻止新病灶生成,復發率將近100%。廖怡華說,相較之下,若採取全面性切除手術,雖復發率低,但術後傷口需照顧及復原時間,也可能產生感染或血腫等併發症。

化膿性汗腺炎的生物製劑治療也於今年7月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台灣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20歲前後的年輕族群,男女發病比例約為6比4,確切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但目前認為遺傳、抽菸與肥胖等都是危險因子。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此病症具有反覆發作的特性,常造成疼痛與不適,除了影響日常生活,亦可能增加罹患多種共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脊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及憂鬱與焦慮等問題。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到,若在腋下、胯下、臀部等容易摩擦的皮膚部位,反覆出現多顆紅腫、化膿、並伴隨疼痛或搔癢感的結節或痘痘,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的早期警訊,建議民眾及早就醫,讓皮膚專科醫師進行診斷並提供適當治療,以有效控制發炎、減少復發,避免病情惡化。

相關新聞

40歲女中國返台確診屈公病!今年首例廣東境外移入

沈玉琳罹患血癌!台大醫揭存活率 1情況釀多重器官衰竭

高雄網紅減重醫手術奪命!衛生局揭調查、裁罰進度:沒人管非事實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